Nov 19
每周一药
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药第131期,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清湿毒,解热毒的鸦胆子。
鸦胆子
【别名】老鸦胆、鸦胆、苦榛子、苦参子、鸦蛋子、鸭蛋子、鸭胆子、解苦楝。
【来源】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(L. ) Merr. 的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
灌木。全株均被黄色柔毛。小枝具黄白色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;小叶常7,卵状披针形,长4~11cm,宽2~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偏斜,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,腹面疏被、背面密被伏柔毛。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,狭长;雄花序长于叶,萼片4,卵形,边缘疏生腺体,花瓣4,长圆状披针形,外面有硬毛,边缘有腺体,雄蕊4,具不发育的花药;雌花序短于叶,萼片、花瓣同雄花,但稍大,花盘杯状,4浅裂,心皮通常4,子房卵形,花柱反折,紧贴子房。核果椭球形,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。
【分布】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。广西主要分布于北流、陆川、博白、灵山。
【采集加工】秋冬季果实成熟,果皮变黑色时分批采收,洗净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
核果卵形或椭球形,略扁,长0.6~1cm,直径4~7mm;黑色,有隆起网状皱纹,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,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,基部钝圆,有凹点状果梗痕,果肉易剥落;果核坚硬,剖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;种子1,卵形。气微特异,味极苦。
【性味】苦,寒,小毒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湿毒,解热毒。用于治疗瘴疟(疟疾),屙意咪(痢疾),仲嘿喯尹(痔疮),呗农(痈疮、痈肿),阴痒,隆白呆(带下),货咽妈(咽痛),鸡眼,热毒血痢,冷痢,休息痢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多去壳取仁,用胶囊或桂圆肉包裹吞服,治疟疾每次10~15粒,治痢疾每次10~30粒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患处;或制成鸦胆子油涂敷患处;或煎水洗患处。
【应用举例】
(1)治疣: 鸦胆子适量,去皮,取白仁之成实者,捣末,以烧酒和涂少许。
(2)治脚鸡眼:鸦胆子20枚,砸开取仁,用针尖戳住,放灯头以上稍烤,烤至黄色,再放置于一小块胶布上,用刀将该药按成片,粘于患处,每日换1次。
(3)治慢性鼻炎:鸦胆子油适量,涂于鼻下,鼻腔黏膜前后端和游离缘,每隔2~4日涂抹1次。
TEXT
小测试
01
鸦胆子的功效是什么?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02
鸦胆子的采收时期?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03
中药鸦胆子可以长期使用吗?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<END>
编 辑 | 宋施玫
校 对 | 李佳惠
主 编 | 李佳惠
总 编 | 杨智森
(参考书目:选自温海成、韦威主编
《壮药学基础》
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)
(图片来源于网络)